2014年9 月月 发布的文章

编写每天定时切割Nginx日志的脚本(未尝试)

原文错误较多,已更新,详见 http://www.dammit.hk/编写每天定时切割nginx日志的脚本(实战)


1、创建脚本/usr/local/nginx/sbin/cut_nginx_log.sh

vi /usr/local/nginx/sbin/cut_nginx_log.sh
输入以下内容:
#!/bin/bash
# This script run at 00:00
# The Nginx logs path
logs_path=”/home/www/logs/”
mkdir -p ${logs_path}$(date -d “yesterday” +”%Y”)/$(date -d “yesterday” +”%m”)/
mv ${logs_path}access.log ${logs_path}$(date -d “yesterday” +”%Y”)/$(date -d “yesterday” +”%m”)/access_$(date -d “yesterday” +”%Y%m%d”).log
kill -USR1 `cat /usr/local/nginx/nginx.pid`
2、设置crontab,每天凌晨00:00切割nginx访问日志
crontab -e
输入以下内容:
00 00 * * * /bin/bash /usr/local/nginx/sbin/cut_nginx_log.sh

知乎周源:淡定的另类创业者 仍没靠谱盈利方式

上线2年多里,用户只有获邀请才能登录

  创业近4年了,却仍没有靠谱的盈利方式

“外事不决问百度,内事不决问知乎”,在知乎上能看到很多专业人士的“神回复”,这是吸引不少年轻人的地方。但是,在崇尚快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周源的淡定显得另类:不急着吸引用户、不急着早点赚钱。

  不是一个人的作品

一群做过媒体的极客聚在一起,所以有了知乎。在知乎4个创始人中,有3人做过IT类媒体,其中不乏“名记”。知乎001号员工周源本是东南大学计算机硕士,第一份工作就是写代码。后来读到一本IT杂志很感兴趣,又半路出家干了3年IT记者。

在创办知乎之前,还是IT记者的周源参与过两个群体博客的写作:4us和N3。周源意外发现,脑力碰撞后的效果,远甚于做记者时单打独斗,“记者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写手和信息中介,4us的作者像一群充满能量的知识野蛮人。”

于是,他产生一个想法,就是“将4us扩大1000倍”。后来,就有了知乎。

媒体和极客两种元素,奠定了知乎最初的风格。

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网站,很早就明晰了提问和回答规范。规范之细致,甚至到了标点符号、用词和语气上。这显然不是极客熟悉的领域,而是记者熟悉的职业规范。

知乎最知名的领域,当然是在互联网行业的问答。

在2010年年底开始的内测期间,知乎聚集了约200名用户。数量不多,但其中不乏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等大腕,连当时封笔许久的知名博主洪波也现身其中。这些人在40天里,抛出8000个问题,贡献了2万个回答。

回忆当时的状况,知乎早期成员成远仍是一脸兴奋,“那时一天泡在知乎上三四个小时,整个人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这种感觉,就像和很多信息量很大的大脑在交流。”

  科技与人文的交叉

员工虽然以工程师为主,但知乎并不乏文艺气息。2014年,知乎创立“盐”系品牌,包括“盐沙龙”“盐图书”。这个略显独特的名称,源自箴言“你们是世上的盐”。显然,在知乎有的不是一群只会写代码的人,对于文字和设计的美感,也要有自己的见解。“这甚至成为知乎招人的标准”。

知乎创业团队非常认可乔布斯的一个理念,就是“科技和人文的交叉”。曾与乔布斯有一面之缘的周源说:“当科技过头的时候,人文能把我们找回来;当效率不足时,一定是科学再顶上去。”

虽然周源是技术出身,但当记者和他谈到知乎时,他很少纠缠细节,更喜欢说对于互联网的思考。“自从社交网络彻底爆发后,大家获得的信息量比以前要大很多,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反而降低了。”而知乎,正是用技术为这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帮助人们分享知识

在知乎上线后的两年多里,用户只有获得邀请才能登录。在用户数说明一切的时代,这种做法显得另类。所以知乎上线第一年时,有投资人主动联系知乎,当得知知乎当年只能吸引2万用户时,他接个电话就离开了。

尽管拉风投并不容易,但周源并不后悔,“当时没有放开,只是因为没有准备好,我们不知道知乎能承载到什么地步。”

知乎的“另类”不止于此。当很多初创公司大谈盈利模式时,创业快4年的知乎仍没有靠谱的盈利方式。而且,知乎对赚钱并不着急。

“知乎不是为了赚钱,目前是为了服务更多的用户。”和别的创业者不同,周源说起自己的企业时,是不紧不慢的淡定,“如果对用户没用,自然就被淘汰了。”

2013年放开注册后,知乎用户数一年内膨胀10倍。2014年才过半年,知乎用户数又翻了一番。现在,知乎用户已达800万人,还不包括没有注册的几千万活跃用户。

迅速膨胀的知乎,如何保持原汁原味成了很大的挑战。“保证社区的秩序,不是只靠规范和秩序,更主要的还是社区用户的共识”,谈及知乎的未来,周源依旧淡定,“知乎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更有效、方便地分享与组织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并获得新的机会。”

所有的网站、App等等都进入了中秋节模式

与Linux相见恨晚

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突然觉得与Linux相见恨晚,我隐隐约约的记得我第一次接触Linux应该是还在上小学,在我的那一个家,应该是我舅买了一个dell的电脑,预装Red Hat Desktop,所以附带了两张CD,因为用不到,所以给了我,然后我就在家里的台式机上安装了,因为那时候懂得不是特别的多,所以引导、分区?几乎是整个硬盘全都破坏了,安装上之后随便看看也就删了。
再后来,应该是曾经的一个服务商提供免费的VPS,提供CentOS系统,用了几次,一是麻烦,二是那家的免费的三天就要续期一次,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现在那家服务商已经不在了。
再到后来也就是最近了,用了VPS,CentOS系统,发现命令行竟然是如此的方便(ps:在某些时候是),好用,更重要的是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非常的有逼格 😳 ,好吧,就是这样,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Linux、CentOS、Debian、Red Hat甚至是Mac OS X、iOS,好吧,我的对这几个系统的逻辑有点混乱,不知道应该是怎么的划分层次,但是好多东西竟然是那样的相同。 😎

chmod 4755和chmod 755的区别

chmod是Linux下设置文件权限的命令,后面的数字表示不同用户或用户组的权限。

一般是三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表示文件所有者的权限
第二个数字表示与文件所有者同属一个用户组的其他用户的权限
第三个数字表示其它用户组的权限。

权限分为三种:读(r=4),写(w=2),执行(x=1)。综合起来还有可读可执行(rx=5=4+1)、可读可写(rw=6=4+2)、可读可写可执行(rwx=7=4+2+1)。

所以,chmod 755 设置用户的权限为:

1.文件所有者可读可写可执行
2.与文件所有者同属一个用户组的其他用户可读可执行
3.其它用户组可读可执行

chmod 4755与chmod 755 的区别在于开头多了一位,这个4表示其他用户执行文件时,具有与所有者相当的权限。

例如:root用户创建了一个上网认证程序netlogin,如果其他用户要上网也要用到这个程序,那就需要root用户运行chmod 755 netlogin命令使其他用户也能运行netlogin。

但是netlogin执行时可能需要访问一些只有root用户才有权访问的文件,那么其他用户执行netlogin时可能因为权限不够还是不能上网。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 chmod 4755 netlogin 设置其他用户在执行netlogin也有root用户的权限,从而顺利上网。

2014 年 9 月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广告

分类

近期评论

标签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没有存档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