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质翔」之战: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无论大家怎么看待,究竟是炒作,还是两家生死存亡的战争,这场手机评测公司与手机制造商的“网络公开辩论赛”都已经过去。

如果你没有完整地跟踪完这场辩论,下面为你总结一下双方大致观点:

罗永浩以为拿了全世界最高端的零部件就能组一台最高端的手机,认为锤子手机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无非是可接受的误差,到了王自如手上就被刻意放大,甚至用不公平的评测方法,导致锤子手机评分偏低。

而王自如以为一切消费者会遇到的问题都是设计使然,认为自己 Zealer 对手机评测的标准是绝对客观公正的,十分科学基本不容修改,而锤子手机在评测中出现的问题是 Zealer 的标准不容接受的。

当然在这样一个观点前提下,双方分别就之前探讨的问题进行“辩论”,对于大部分看过直播的人来说,这场论战已经不能算是“辩论”了。

一边是抱着情怀和对亲生子的爱的老教师,另一边是渴望通过评测改变行业标准的初生牛犊;一个自备了论文报告式的演示白板配合论据,另一个准备了现场测试仪器却未能如愿现场测试;一个对“亲生子”的各个部件了如指掌,另一个只是看表面和拆解可见部分;一个谈感性,一个谈理性。这样的一场论战无论如何是分不出胜负的,最后的结局也证实的这一点:一上场就控制了全场节奏的老罗主动结束了这场对质,王自如因为被抓住无法用理性反驳的死穴无奈离场。

双方都承认国际一线厂商苹果和三星出品的手机都经过更细致的调校。而老罗解释锤子因为供货商的问题不可能完美,锤子有的问题其他同类手机都有;王自如则认为不管是否是供货商的原因,与同类其他机型相比有问题就是有问题。老罗不服要求自如拿出竞争对手的具体零部件供应信息,王自如拿不出来而无语凝咽。

旁观者对这一论战褒贬不一。老罗以情怀为基础,拿出一些同行对比数据,指正王自如对手机评价不公平,也多次在对方陈述时打断对方。戏谑王自如没办法拿出同行的详细资料,将王自如对手机“不公平”的评测与一些子虚乌有的诽谤进行对比,并暗讽其收了多家厂商的投资而不得不在制定标准上袒护这些厂商。

对于老罗多年作为教师的工作经验来看,诱导式的提问,偷换概念的类比,以及明讽暗讽都是口才的体现,拿出看家本领来对付口才逊色的王自如显然是绰绰有余,因此一上场就控制了节奏,并将对方牢牢地锁在自己的准备好的辩论流程上。

而王自如以 Zealer 的理性标准为基础,抱着所谓的行业标准性和专业性,质疑老罗的手机并不是所谓完美的工匠精神制造。拿着一些理性的分析证据去质疑一个感性的概念,这样的论证过程是否成立都是个问题,而王自如却很自信自己的理性逻辑和标准制定是没有问题。王自如由于口才和分析问题的速度,没能从一开场就把握到节奏,更没能及时发现老罗在转移话题,被老罗牵着鼻子走。

不过对于当局者的角度来说,双方其实都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只是都误估了对方的实力。

老罗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手机生厂商,对自己的亲生子肯定是了如指掌,在老罗能拿出那么多与供货商沟通的邮件和解释中就能看出来,从一开始老罗就完整的把控了“亲生子”身上每一个部件的来龙去脉,对于锤子手机的所有问题来源他比谁都清楚。王自如则是一个拆遍高端手机的评测人,对同类型手机的对比情况也是十分有把握,不然也无从建立所谓的 Zealer 2.0 标准,不过他不清楚的是,零部件提供商对手机厂商的具体定制参数,更不清楚软件出厂的设定偏差。

老罗以为王自如拿了同行手机厂商的投资,就能了解到手机零部件背后整个供应链,并能知晓同行对于零部件供应的详细合同,这显然是高估王自如了。而王自如以为老罗是来理性比对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自己作为一个评测人不可能了解整个供应链的情况和具体定制合同,想从评测定义手机制造行业的野心太大,不自知地低估了老罗。

说白了,锤子和 Zealer 不是同一次元的产物。手机生产商当然对自己的产品更为了解,对供货商更是清楚,但是一定拿不到同行其他同类合同的具体内容,因此不可能完全复制同行的产品,尤其是小厂商对苹果三星这样的巨头。而评测方只能通过拿到手的样机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都只能基于其最终表现,就算拆机也只能了解到零部件的供货商,以及不同机型内部设计的区别,不可能完整了解某一个改动(设计、定制、驱动乃至软件)能造成的改变。

两个次元的当局者都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唯一能说的是:老罗表现很不礼貌,而王自如高估了自己。旁观者们要想知道真相,恐怕得让所有手机零部件供货商拿出提供给所有厂商的定制合同了,想想也是妄想,退下吧。

VIM介绍及VI与VIM区别

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 。代码补完、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和Emacs 并列成为类Unix系统 用户最喜欢的编辑器。

Vim的第一个版本由Bram Moolenaar 在1991年发布。最初的简称是Vi IMitation ,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正式名称改成了Vi IMproved。现在是在开放源代码 方式下发行的自由软件 。

Vim 历史

Bram Moolenaar 在 80 年代末购入他的 Amiga 计算机时,Amiga 上还没有他最常用的编辑器 vi。Bram 从一个开源的 vi 复制 Stevie 开始,开发了 Vim 的 1.0 版本。最初的目标只是完全复制 vi 的功能,那个时候的 Vim 是Vi IMitation(模拟)的简称。1991 年 Vim 1.14 版被 “Fred Fish Disk #591” 这个 Amiga 用的免费软体集所收录了。1992 年 1.22 版本的 Vim 被移植到了 UNIX 和 MS-DOS 上。从那个时候开始,Vim 的全名就变成 Vi IMproved(改良)了。

在这之后,Vim 加入了不计其数的新功能。做为第一个里程碑的是 1994 年的 3.0 版本加入了多视窗编辑模式(分割视窗)。从那之后,同一萤幕可以显示的 Vim 编辑文件数可以不止一个了。1996 年发布的 Vim 4.0 是第一个利用图型介面(GUI )的版本。1998 年 5.0 版本的 Vim 加入了 highlight(语法高亮 )功能。2001 年的 Vim 6.0 版本加入了代码折叠 、插件 、 多国语言支持、垂直分割视窗等功能。2006 年 5 月发布的 Vim 7.0 版更加入了拼字检查、上下文相关补全,标签页编辑等新功能。现在最新的版本是 2008 年 8 月发布的 Vim 7.2,该版本合并了 vim 7.1 以来的所有修正补丁,并且加入了脚本的浮点数支持。

学习曲线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Vim有着一个比较陡峭的 学习曲线 。这意味着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会进展缓慢,但是一旦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之后,能大幅度提高编辑效率。为了帮助学习,Vim为初学者准备了 Vim教学。通常可以在Unix系统命令行下输入 “vimtutor” 或者点击 Windows 系统桌面上的Vim教学图标进入。在Vim用户手册 中更加详细的描述了Vim的基础和进阶功能。可以在Vim中输入 “:help user-manual” 进入用户手册。手册除了原始的英文版本之外,也被志愿者翻译成了各国文字,也包括了中文。

新用户也应该学习Vim的帮助系统。可以在Vim中输入不带参数的 “help” 来阅读主帮助文件。

模式

从 vi 派生出来的Vim具有多种模式,这种独特的设计容易使初学者产生混淆。几乎所有的编辑器都会有插入和执行命令两种模式,并且大多数的编辑器使用了与 Vim 截然不同的方式:命令菜单(鼠标或者键盘驱动),组合键(通常通过control键(CTRL)和alt键(ALT)组成)或者鼠标输入。Vim和vi 一样,仅仅通过键盘来在这些模式之中切换。这就使得Vim可以不用进行菜单或者鼠标操作,并且最小化组合键的操作。对文字录入员或者程序员可以大大增强速 度和效率。

Vim 具有6种基本模式和5种派生模式。

1.基本模式

(1)普通模式

在普通模式中,用户可以执行一般的编辑器命令,比如移动光标,删除文本等等。这也是 Vim 启动后的默认模式。这正好和许多新用户期待的操作方式相反(大多数编辑器默认模式为插入模式)。

Vim 强大的编辑能力中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其普通模式命令。普通模式命令往往需要一个操作符结尾。例如普通模式命令 “dd” 删除当前行,但是第一个 “d” 的后面可以跟另外的移动命令来代替第二个 “d”,比如用移动到下一行的 “j” 键就可以删除当前行和下一行。另外还可以指定命令重复次数,”2dd”(重复 “dd” 两次),和 “dj” 的效果是一样的。用户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文本间移动/跳转的命令和其他的普通模式的编辑命令,并且能够灵活组合使用的话,能够比那些没有模式的编辑器更加高 效的进行文本编辑。

在普通模式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进入插入模式。比较普通的方式是按 “a”(append/追加)键或者 “i”(insert/插入)键。

(2)插入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大多数按键都会向文本缓冲 中插入文本。大多数新用户希望文本编辑器编辑过程中一直保持这个模式。

在插入模式中,可以按 ESC 键回到普通模式。

(3)可视模式

这个模式与普通模式比较相似。但是移动命令会扩大高亮的文本区域。高亮区域可以是字符、行或者是一块文本。当执行一个非移动命令时,命令会被执行到这块高亮的区域上。Vim 的”文本对象”也能和移动命令一样用在这个模式中。

(4)选择模式

这个模式和无模式编辑器的行为比较相似(Windows标准文本控件的方式)。这个模式中,可以用鼠标或者光标键高亮选择文本,不过输入任何字符的话,Vim 会用这个字符替换选择的高亮文本块,并且自动进入插入模式。

(5)命令行模式

在命令行模式中可以输入会被解释成并执行的文本。例如执行命令(”:” 键),搜索(”/” 和 “?” 键)或者过滤命令(”!” 键)。在命令执行之后,Vim 返回到命令行模式之前的模式,通常是普通模式。

(6)Ex 模式

这和命令行模式比较相似,在使用 “:visual” 命令离开 Ex 模式前,可以一次执行多条命令。

2. 派生模式

(1)操作符等待模式

这个派生模式指普通模式中,执行一个操作命令后 Vim 等待一个”动作”来完成这个命令。Vim 也支持在操作符等待模式中使用”文本对象”作为动作,包括 “aw” 一个单词(a word)、”as” 一个句子(a sentence)、”ap” 一个段落(a paragraph)等等。

比如,在普通模式下 “d2as” 删除当前和下一个句子。在可视模式下 “apU” 把当前段落所有字母大写。

(2)插入普通模式

这个模式是在插入模式下按下ctrl-o键的时候进入。这个时候暂时进入普通模式,执行完一个命令之后,Vim 返回插入模式

(3)插入可视模式

这个模式是在插入模式下按下ctrl-o键并且开始一个可视选择的时候开始。在可视区域选择取消的时候,Vim 返回插入模式。

(4)插入选择模式

通常这个模式由插入模式下鼠标拖拽或者shift方向键来进入。当选择区域取消的时候,Vim 返回插入模式。

(5) 替换模式

这是一个特殊的插入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可以做和插入模式一样的操作,但是每个输入的字符都会覆盖文本缓冲中已经存在的字符。在普通模式下按 “R” 键进入。

其他

Evim

Evim 是一个特殊的GUI 模式用来尽量的表现的和”无模式”编辑器一样。编辑器自动进入并且停留在插入模式,用户只能通过菜单、鼠标和键盘控制键来对文本进行操作。可以在命令行下输入 “evim” 或者 “vim -y” 进入。在 Windows 下,通常也可以点击桌面上 Evim 的图标。

功能

概要

根据设定可以和原始vi完全兼容
多缓冲编辑
任意个数的分割窗口(横,竖)
具备列表 和字典 功能的脚本语言
可以在脚本中调用 Perl ,Ruby ,Python ,Tcl ,MzScheme
单词缩写功能
动态单词补全
多次撤销和重做
对应400种以上文本文件 的语法高亮
C /C++ ,Perl ,Java ,Ruby ,Python 等40种以上语言的自动缩排
利用ctags的标签中跳转
崩溃后文件恢复
光标位置和打开的缓冲状态的保存 复原(session功能)
可以对两个文件进行差分,同步功能的diff模式
远程文件编辑
Omni补全(上下文相关的补全)
帮助

Vim 提供了文本形式的大量文档 。并且 Vim 为了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功能。根据 Vim 自己的帮助文件语法,关键字 会被各种各样醒目的颜色表示出来。可以用快捷键 象在浏览器 中那样浏览帮助文件。在GUI 版的Vim中还可以使用鼠标 在 帮助文件中移动。方便用户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其中最主要的是 ‘:helpgrep’ 命令。使用这条命令,用户可以在所有帮助文件中搜索想要察看的内容,用’:cwindows’可以在另一个窗口中表示搜索的结果,根据搜索的结果自动在帮 助文件内跳转。使用Vim的帮助功能,更可以在搜索的结果中,继续进行搜索。

程序开发相关功能

Vim 是程序员 为了方便的编写程序而开发的编辑器 。Vim 具有可以让写代码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的各种各样功能。和集成开发环境 一样,Vim 具有可以配置成在编辑代码源文件之后直接进行编译 的功能。编译 出错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个窗口中显示出错误。根据错误信息,直接跳转到正在编辑的源文件出错位置。代码高亮,文本折叠,上下文关联补完都是对程序员 特别有帮助的功能(参考 ‘:help quickfix’)

文件比较

可以逐行的对文本文件进行比较。Vim 可以并排显示两个版本的文件,同时以各种各样的颜色来表示有差别部分。改变过、新增的或者是被删除的行会以颜色高亮来强调,没有改变过的部分则会被自动折叠表示。

对于已经在vim中打开的两个缓冲区,分别使用:diffthis 之后将会对这两个缓冲区的内容进行比较,被比较的缓冲区可以是一个尚未存盘的内存中的缓冲区。

在比较两个文件的不同之处时,可以用:diffget和:diffput命令对每一处不同进行双向的同步,也可以在比较不同时对内容进行其它编辑,然后用:diffupdate 对最新内容重新进行比较。

在浏览两个文件的不同之处时,可以用[c和]c两个Normal模式的命令直接跳转到上一个和下一个不同之处。

可以通过diffopt 等选项更精细地控制哪些区别被认为是真正的不同之处,比如可以设置比较时忽略空白字符数量的不同。

Unix 下可以用 vimdiff 命令来使用这个功能。

脚本语言

Vim 有她自己的脚本语言 ,使用脚本语言写成的宏 可以实现自动执行复杂的操作。用 -s 选项启动 Vim ,或者直接切换到宏 所在目录 使用 ‘:source’ 命令都可以执行 Vim 脚本。Vim 的配置文件就可以作为 Vim 脚本的一个范例,Unix 和Linux 下配置文件名是.vimrc,Windows 下配置文件一般叫做 _vimrc。这个文件在启动 Vim 的时候被自动执行。Vim 脚本语言 可以使用 Vim 命令行 模式的所有命令 ,使用 ‘:normal’ 命令还可以使用通常模式中的所有命令。Vim 脚本语言具有数字,字符串两种数据类型 。用数字代表布尔类型 ,0代表假,之外的数全代表真。最新的 Vim 7 更提供了列表 、关联数组 等高级数据结构 。Vim 脚本语言也拥有各种比较运算符 和算术运算符 。控制结构实现了 if分支 和 for/while 循环。用户还可以自己定义函数 ,并且可以使用超过100种的预定义函数 。编写成的脚本文件可以在调试模式中进行调试。

不足之处

大文件读取速度很慢(可用vim.org下载名为LargeFile的Script并安装已优化)LargeFile
即使文件不大,如果有非常长的行的话,处理也会变慢(同上)
vim自己的脚本语言过于复杂。缺乏自动执行和窗口管理的命令。(新手往往会有这种感觉)
存在类似Ctrl-1等不能被映射的键(限于某些字符终端的性能)
转自他人博客:

它们都是多模式编辑器 ,不同的是vim 是vi的升级版本,它不仅兼容vi的所有指令 ,而且还有一些新的特性在里面。
vim的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级撤消
我们知道在vi里,按 u只能撤消上次命令,而在vim里可以无限制的撤消。
2、易用性
vi只能运行于unix中,而vim不仅可以运行于unix,windows ,mac等多操作平台。
3、语法加亮
vim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加亮你的代码。
4、可视化操作
就是说vim不仅可以在终端运行,也可以运行于x window、 mac os、 windows。
5、对vi的完全兼容
某些情况下,你可以把vim当成vi来使用。

更换 Mac 废纸篓的图标

打开 Finder,在屏幕顶部菜单栏选择「前往」— 「前往文件夹…」,粘入下面这个路径,回车。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


右击 Dock.app,选择「显示包内容」,再依次打开 Contents > Resources。如上图所示,把 trashempty.png、trashempty@2x.png、trashfull.png、trashfull@2x.png 四张图片拖到别的地方备份。

把下载的文件夹里的四张同名图片拖进来,会有警告,点击「鉴定」输密码就行。

最后,打开终端(找不到的点击 Mac 屏幕右上角放大镜按钮,搜素这俩字),粘入下面这行命令,回车。

killall Dock

巧用linux服务器下的/dev/shm/,避开磁盘IO不给力!

巧用linux服务器的/dev/shm/,如果合理使用,可以避开磁盘IO不给力,提高网站访问速度。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tmpfs和/dev/shm/?

tmpfs是Linux/Unix系统上的一种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tmpfs可以使用您的内存或swap分区来存储文件。由此可见,tmpfs主要存储暂存的文件。它有如下2个优势 : 1. 动态文件系统的大小。2. tmpfs 的另一个主要的好处是它闪电般的速度。因为典型的 tmpfs 文件系统会完全驻留在内存 RAM 中,读写几乎可以是瞬间的。同时它也有一个缺点 tmpfs 数据在重新启动之后不会保留,因为虚拟内存本质上就是易失的。所以有必要做一些脚本做诸如加载,绑定的操作。

tmpfs不具备持久性,重启后数据不保留,请务必注意!!!

/dev/shm/是一个设备文件,它使用就是tmpfs文件系统(注意:在Centos和Redhat下,/dev/shm目录是一个链接,指向/run/shm目录,在Ubuntu系统下tmpfs文件系统对应的是/run/shm目录,可以使用df命令查看),因为 /dev/shm/这个目录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它就所谓的tmpfs。在Redhat/CentOS等linux发行版中默认大小为物理内存的一半。 比如我的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5.4 64(单核,512内存)分配内存为512M,所以/dev/shm为250M左右,查看/dev/shm如下:

[root@AY1212111202285f63122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a1 20G 7.6G 11G 42% /

tmpfs 250M 0 250M 0% /dev/shm

tmpfs是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创建时不需要使用mkfs等初始化。如我想把/dev/shm tmpfs大小改为512M,修改/etc/fstab的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改为

tmpfs /dev/shm tmpfs,defaults,size=512m 0 0

所以修改前: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修改后为: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tmpfs /dev/shm tmpfs,defaults,size=512m 0 0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然后执行mount -o remount /dev/shm

[root@AY1212111202285f63122 ]# mount -o remount /dev/shm

[root@AY1212111202285f63122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a1 20G 7.6G 11G 42% /

tmpfs 512M 0 512M 0% /dev/shm

怎么样,变成512M啦,使用很方便吧,重启也没有问题的,哈哈。当然在生产环境中你可以把内存加大些,反正现在内存很便宜啦,为了提高性能也需要将/dev/shm加大。

tmpfs(/dev/shm)的使用及应用场景

tmpfs是基于内存的,速度是不用说的,硬盘和它没法比。Oracle 中的Automatic Memory Management特性就使用了/dev/shm。另外如果在网站运维中好好利用tmpfs,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先在/dev/shm建一个tmp目前,并与/tmp绑定。

[root@AY1212111202285f63122 ~]# mkdir /dev/shm/tmp

[root@AY1212111202285f63122 ~]# chmod 1777 /dev/shm/tmp //注意权限

[root@AY1212111202285f63122 ~]# mount –bind /dev/shm/tmp /tmp

[root@AY1212111202285f63122 ~]# ls -ld /tmp

drwxrwxrwt 2 root root 40 May 29 21:46 /tmp

以下/tmp使用tmpfs文件系统的一些应用示例,一般tmpfs内存文件系统在做web缓存,临时文件存储时会对web访问有很好的加速作用,从而提高网站访问的速度。

1.将squid的缓存目录cache_dir放到/tmp下

vi /etc/squid/squid.conf 修改成 cache_dir ufs /tmp 256 16 256
这里的第一个256表示使用256M内存,重启一下squid服务,这样缓存目录都放在了tmpfs文件中了,速度不用说吧。

2.将php的session文件放在/tmp下

对于一个访问量大的以apache php的网站,可能tmp下的临时文件都会很多,比如seesion或者一些缓存文件,那么你可以把它保存到tmpfs文件。保存seesion的方法很简单了:只要修改php.ini就行了,通过phpinfo测试文件查看你的php session存储位置,如果不在/tmp下,修改php.ini文件,修改如下:
session.save_path = “/tmp”

3.将服务的socket文件放在/tmp下

如nginx.socket和mysql.sock

至于tmpfs的其他应用,我想大家可能通过这篇文章会有所启发。再次强调下:tmpfs 数据在重新启动之后不会保留,重启tmpfs 数据会丢失,所以有必要做一些脚本做诸如加载,绑定的操作!

2025 年 5 月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广告

分类

近期评论

标签

历史上的今天

归档